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改革创新 推动质量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推动质量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全国质检系统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 刘平均
(2011年3月22日)
“两会”刚刚结束,我们就抓紧召开这次全国质检系统的质量管理工作会议。树平局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质量司的工作汇报,并亲自主持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了整体的研究。厦门市政府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叶重耕副市长今天到会致辞。世宏同志刚才做了个全面的报告,我都同意。明天,张纲总工程师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部署,做好2011年质量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一五”时期质量工作成绩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质量工作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国质量管理战线的同志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放在了第一位,把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抓宏观、讲大局、重创新、求实效,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这里我重点讲四件事情。
第一,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机制初步形成。2009年、2010年我们分别组织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质量提升”活动。2010年又开展了“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这三项活动既一脉相承,又继承、持续、拓展,发挥了统一目标、凝聚意志、构建合力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质量工作合力做出了贡献。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各地的“质量和安全年”、“质量提升”活动以及“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绝大多数都设在质量管理部门,这些工作能取得实效,是大家兢兢业业、辛勤工作的成果。
第二,地方质量兴省(市)活动蓬勃开展。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全国共有13个省(区、市)政府建立了质量评价考核机制。22个省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全国开展质量兴省活动的省份达到21个,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等省市100%的市(区、县)开展了质量兴市(区、县)活动,全国质量兴市的市(县)达到85%以上。福建省还在79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展了质量兴园活动,将质量兴市活动引向深入。质量兴省、质量强省已经成为地方的共识。
第三,《质量发展纲要》起草工作有序启动。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列入“十二五”期间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在总局党组的重视和领导下,总局牵头成立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及工作组,目前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进行起草、编制工作。制定并实施中长期质量规划,是建立中国特色质量工作体系的核心内容。《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我们明确了今后十年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指导未来我们国家质量发展工作的纲领,总局在编制工作中首次提出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两会”期间,总局召开了座谈会,专门听取了22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建立沟通联系渠道,积极争取委员代表们对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以及制定《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和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初步建立。这是加强质量宏观管理的基础措施,也是大质量工作机制的体现和深化。一是创新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指标。2010年,总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启动了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指标试点工作。在国家统计局、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程序和规范并在浙江省部署开展试点,取得了成功。二是完善质量状况发布和通报制度。总局每季度形成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报送国务院,全国30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和35个直属检验检疫局也都开展了质量状况的分析工作。其中江西、河北、福建、广西和内蒙古等五个省已经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全部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工作的良好态势。江苏、四川和宁波质检两局联合开展了质量状况的分析工作,形成统一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上报当地政府。
回首过去5年的工作,广大质量管理工作者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树平同志在局长办公会议上对质量司工作以及全国质量工作者做出了高度评价:“一是抓落实,思路清晰;二是讲认真,有拼搏精神;三是有创新,深入调查研究。”同志们把握大局,认真负责,埋头苦干,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代表树平局长对全系统质量管理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回顾五年来质量工作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建设中国特色质量工作体制的根本要求,是质量工作的指导方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须坚持使质量工作融入并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推动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是质量工作的活水源泉和不竭动力。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创新机制、拓展领域,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质量工作跃上新台阶。
三是必须树立大质量观念,形成合力。这是质量工作取得成就的重要经验。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质量”的观念,广泛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建立各负其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我们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质量工作的氛围。
四是必须明确企业质量责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这是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产品质量,主体在企业;质量出了问题,根子也在企业。我们必须让企业行动起来,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我们必须要紧紧扭住产品质量这个核心,抓住生产的各个关键点,下决心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了解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认识质量工作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理清思路、科学发展。
从国际大背景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求关系、治理结构的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新的突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质量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国与国的竞争直接体现在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竞争又直接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竞争上。质量竞争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
二是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品牌、技术、标准、质量的发展日新月异,加强质量工作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跟踪对接国际最新发展趋势,是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普遍把推动出口作为加快经济复苏的举措,应用技术措施实施贸易保护的趋势升温,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新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国内大环境来看,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质量工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三处提到了产品质量,在改造提升制造业中要求“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中要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在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要求“要提高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质量工作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是落实主题主线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都通过质量问题集中体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以质取胜道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质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质量工作的力度,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降低能耗、提高质量、改善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
二是保障改善民生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期望。质量问题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人民生活福祉。目前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与我们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全系统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严守安全底线。“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将不断升级并趋向多元化。这就要求质量工作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使质量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三是质检事业全面发展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年初质检系统工作会确定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四句话、十二个字的工作思路,开门见山就是“抓质量”。定位决定地位,质量工作被总局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提出要开展“质量强国”战略的论证和实施;制定未来十年的质量规划,提出质量强国战略的相关理论、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这些工作对质检事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狠抓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把总局要求的“四个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从中国的质量现状来看。只有准确了解中国质量的现状,才能正确把握质量工作呈现的新特征,找准定位,科学发展。
第一个现状,假冒伪劣问题仍然突出。目前假冒伪劣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也使中国制造的信誉在国际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去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双打”专项行动,质检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整顿国内市场的手机和汽车配件,以及服装、玩具等六大类的大宗出口商品,我们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第二个现状,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质量安全事件给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带来严重伤害,老百姓深恶痛绝。这里有个别企业不诚信的因素,也有法律相关处罚力度不够的原因,而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质量工作者胸怀对质检事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心,勇挑重担、拼命工作、争取主动,为中国质量而战,奋勇开创中国质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继往开来,振奋精神,推动质量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世宏同志刚才讲得很全面,这里,我再强调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要建立质量指标考核体系。将质量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要像考核GDP指标一样,考核各级政府。这是落实科学发展,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体现。这个考核体系重点要解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建立企业质量事故主动报告制度的问题。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指标已经在浙江省试点并取得了成功,总结了宝贵经验,2011年要在此基础上扩大试点。对于试点经费的安排,总局高度重视,将予以支持,地方也要有配套资金支持,各地也要利用这次机会,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更大重视和更多支持。
二要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各地要每季度,每年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质量问题。重点是报告三方面情况,一是区域内的总体质量水平情况。二是主导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质量状况,这是各级政府重点关心的问题。三是质量安全隐患的风险分析内容。要通过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的质量问题发生,并以此规范产业的发展。目前,我们还要研究解决县级局没有检测机构,没有质量分析报告数据来源的问题。大家一方面要争取经费支持,加大抽查力度,主动获取质量数据。另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要求企业主动提供产品质量合格的报告,开辟数据源。
三要加快建设质量诚信体系。要加强与工信、商务、银行等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质量诚信联动机制。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尽快整合质量信用信息和进出口企业信用信息,逐步建立统一的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实行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质量信用奖惩制度,尤其要重视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以涉及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广泛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企业履行质量责任,以营造“质量诚信、以质取胜”的社会氛围。
四要开展区域整治和创建品牌示范区建设。要将打假与扶优相结合,培育知名品牌,规范产业发展。各地要结合质量兴省(市)活动,配合国家重大区域、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水平,建设一批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要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质检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实现质检工作的有效延伸,打造有利于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知名品牌在促进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优化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各地还要结合示范区建设,规范示范区的准入退出机制,假冒伪劣企业一旦露头就要坚决打掉,避免出现区域性的质量问题。
五要加大对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加强立法工作,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把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由结果罪修改为行为罪,凡是涉及到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一律移送公检法进行严惩,提高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法律威慑力,重典治质。
六要完善“12365”投诉举报平台。要按照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围绕“政府所想、社会所需、群众所盼”的事项,把“12365”建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质检稽查队伍为依托,集举报受理、信息传递和执法打假指挥功能于一体,具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业务平台。将其建设成为宣传质量意识,加强社会监督,提升质量水平的服务品牌。
七要建立完善质量激励机制。要进一步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各地要继续加大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的工作力度,紧紧围绕落实 “在市场竞争中产生”、“最终被消费者认可”的要求建立名牌产生机制。要建立质量奖励制度。今年“质量月”期间,我们将按照中央《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和宣传一批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地要将这次表彰作为深入推进质量工作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受理申请和推荐工作。要通过表彰工作,总结、肯定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推动质量兴省(市)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在质量工作中“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推动群众性质量活动的开展,努力开创质量发展新局面。
八要启动品牌价值测算试点工作。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争夺品牌定价权,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去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品牌价值评价的国际标准,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品牌价值测算为切入点,围绕质量核心,制定品牌价值及测算国家通用标准和系列标准,建立我国的品牌价值评价制度,指导企业品牌建设。品牌价值测算是通过市场法、成本法、收入法来评价,综合了质量、经济、法律以及财务等专业领域,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专家的作用,在国际标准的指导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道路来。今年要开展省级试点,明年进入国家层面的推广,“十二五”的后三年要进入全球。我们还要通过努力,在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占有一席之地。当前,我们要抓紧成立品牌价值及测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选择部分品牌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省份,组织试点。这项工作技术性很强,难度不小,希望相关省份高度重视,抓紧落实,为我们建立品牌价值测算工作制度打牢基础。
九要深化质量兴市、质量兴省活动。质量兴省(市)工作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实践基础,是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同志们一定要抓住不放。要继续深化质量兴省(市)工作,推动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已经开展质量兴省工作的省(区),要在巩固、提高上下功夫,不断创新措施,丰富内容,扩大影响;还没有开展质量兴省工作的地方,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尽早开展。总局希望经过1至2年的努力,全国所有省份落实质量兴省战略措施,为建设“质量强国”打好基础。
十要抓紧制定《质量发展纲要》。这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任务。《质量发展纲要》是我们未来十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部门和地方意见,加快进度,争取今年上半年报国务院。展望未来十年,以《质量发展纲要》为基础,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有各级政府对质量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这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赋予广大质量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同志们,站在新的五年、十年起步的节点上,2011年的质量工作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承担好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工作的大政方针,认真落实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部署,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为把质量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